2025-11-06
與大家推薦 《Camera 攝影誌》11月號 李惠永老師專欄〈野生動物攝影〉

颱風的消息這兩天滿天飛。
大多數人來訊問的都是:「會不會影響出海?」「可以取消嗎?」
當然可以,全額退費!
秋冬本來就不是旺季,港邊多的是風,少的是人。
來到這個季節,
世界看起來就只剩下安靜兩個字(微笑)
.
就在那時,Line@ 彈出一則訊息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
「這期的《Camera 攝影誌》專欄我寫了一篇野生動物攝影,
有提到多羅滿賞鯨,謝謝你們為台灣賞鯨產業和鯨豚研究的貢獻。
雖然我搭了你們的航班一二十趟有了,
但我始終無緣台灣的阿抹和大翅鯨,明年繼續吧!」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發訊息的是李惠永老師。
他是一位知名的昆蟲保育專家、生態攝影師,
專長是昆蟲生態與分類研究,
對鍬形蟲與蝴蝶的觀察細膩得像詩。
他曾受邀赴德國展出作品,也出版過多本生態書籍,
是國內外都敬重的學者與講師。
.
天啊!想不到,老師常常來我們的船上?!
(糟糕,我們居然都沒認出來。)
訊息後面還附了一個 PDF,
大家趕緊打開來拜讀。
.
李老師在〈野生動物攝影〉裡這篇寫著:
「拍攝,不只是技術,更是一種尊重與修行。」
不接觸、不干擾、不餵食、不誘拍——
那是對自然界最基本的禮貌,也是最深的敬意。
.
甚至他在文末還提到:
「台灣也有許多人與團體,一直默默耕耘。
例如多羅滿賞鯨長期投入鯨魚的記錄研究與友善賞鯨的推廣,
希望台灣的自然環境愈來愈好,大家一起守護屬於我們的家園。」
.
那整段文字的節奏,很像海的呼吸。
一吸一吐之間,有浪、有光,
也有一種安靜的堅定。
.
謝謝李惠永老師,
謝謝所有支持我們的朋友。
大家都用不同的方式推薦我們、介紹我們,
讓我們知道,這條路從來不是孤單的。
.
我們會繼續出海的,
繼續在黑潮裡尋找那一抹噴氣和微笑。
也許在某個夏天,
當風向剛好、光線落在船身的一側,
李老師會遇見一群又一群的阿抹們,
那個瞬間,將會永遠停在時間的海裡。
.
與大家推薦
《Camera 攝影誌》11月號
李惠永老師專欄〈野生動物攝影〉
.
「明年繼續吧。」
這句話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