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8-23
2025科學月刊

今天下午《科學月刊》帶著一群學生們登船,
和我們一起走進鯨豚的世界。
.
粉絲們知道,每年夏天我們都會與這份
嚴謹又有歷史的刊物《科學月刊》合作
透過不同的課程,帶領許多人打開科學的眼睛。
這些年,出海不只是賞鯨,每年擁有各種不同的嘗試
寫作航班、圖文創作、志工培訓,
還有今天的太平洋科學繪圖航班
.
老實說,這樣的活動對一間賞鯨公司來說,並不是本業
但或許正因如此,才有機會與《科學月刊》合作
因為我們雙方知道,除了帶大家看見鯨豚噴氣
更希望能看見:知識的溫度、以及與大自然平等相處的態度。
………………
下午兩點的航班,就在黑潮的夥伴沿途介紹海豚特徵時,
海面忽然翻起一陣熱鬧。是一群飛旋海豚。
.
牠們不是表演嘉賓,而是真正的大海主人。
此起彼落地躍出水面,在藍色的舞台上翻騰、旋轉,
比任何教科書都更生動。
.
參與的大家沒有畫本,也沒有畫紙。
只有一顆心,像棉紙一樣吸收那一刻:
水花拍打、背鰭劃過、浪痕旋起,
都被默默記得,印進無法抹去的記憶中。
.
那時候,「科學繪圖」這個詞浮上我的腦海。
它是一種藝術,也是一種精準的語言。
不是唯美的塗鴉,也不是單純的線條。
它背後有觀察,有研究,有目的:讓人一眼理解某個過程、某個結構、甚至,看見肉眼無法看見的意義。
.
但此刻!這群參與的學生們用的是「心」在畫
真實的比例,真實的細節,
跟網上看到的任何插圖都不一樣,
因為那是他們親眼看見、親身經歷的。
.
這種記憶,有時比紙上的線條更厚重。
要大家記住的,是整個感受:
風的聲音、海的氣味、那瞬間的溫度。這些,
都是圖畫無法完整傳遞的。
.
………………….
科學的嚴謹,遇上海洋的自由。
理性與感官交錯,
這不是對立,而是一種完整的對話。
.
多年之後,出了社會或許不會記得
那朵水花究竟是怎麼畫下的。
但他們一定會記得:
在太平洋中央,他們曾看見過飛旋海豚,
曾聽見過大海的節奏,而他們的心,也曾隨著那一刻旋轉。
.
.
.....................
對了!我們要謝謝很多人無私地提供代用船票
張先生,璟蕙老師,好創意公司以及許許多多的人
不僅是捐款支持,甚至連買個海報都要多捐些匯款
支持我們不務正業
謝謝你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