賞鯨情報

福爾摩沙協會公益航班

今天的公益航班,是大家準備了很久的特別旅程。
來自花蓮南區春日國小、觀音國小的全校師生,
加上太巴塱、光復、大進國小的身心障礙學生與家長,
一共七八十幾位貴賓(小朋友們),來回搭車至少超過三小時,
就為一件事----人生第一次看見海!
.
這趟航班由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發起,
感謝台中好創意有限公司與張姓善心人士默默支持,
讓這群孩子能夠走出山裡、踏上海面,
也讓多羅滿有機會一起完成這趟旅程。
.
一開始,孩子們在我們的文化館裡,
看到了阿抹在海上的照片,聽見阿抹在水下的聲音,
海幫手這群人這些年在海上蹲點、拍照、紀錄的成果
不是普通的展覽,
而是一群人紀錄的鯨豚展覽(咦?什麼啦我!)
藍老師慢慢分享
野生的動物會有甚麼動作,花蓮會出現甚麼鯨種?
所有的問題都不是給孩子的考題,
是準備讓孩子先認識海的方式!
.
接著,正式登船。由藍振峰老師親自出馬。
他一邊教孩子怎麼認鯨豚,一邊聊起人與海的關係。
海不是藍色背景圖,
它會翻臉、會撒嬌、會養孩子,甚至也會累。
.
船慢慢開出去。孩子們好奇地瞪大眼睛一起尋找著,
然後——鯨豚真的出現了。
(孩子的尖叫聲都快蓋過風聲引擎聲)
是一大群飛旋海豚。從遠方奔來,像是迎接貴賓。
牠們旋轉、跳躍、不斷衝出海面,數量多到讓人感受到大海的熱情
有孩子數到超過一百隻,有人興奮到只顧尖叫忘了數。
但沒關係,孩子們說他們永遠都記得那畫面。
孩子問:「牠們怎麼知道我們來了?」
「牠們也想看看,第一次出海的小朋友長什麼樣子吧。」
.
這趟航班,孩子們不只是看見鯨豚跳躍,
也第一次知道什麼是定位紀錄、什麼是行為觀察。
看著志工在紙上寫寫畫畫,他們好奇地問:這是在幹嘛?
我們說,這是「公民科學」,
是大家一起守護海洋的一種方式。
你不需要多高的學歷,
但你需要一雙願意觀察、記錄、珍惜的眼睛。
.
午餐時間到了,潘朵拉的盒子手作工坊出動。
這不是童話裡打不開的盒子,
而是滿載著花蓮在地食材的美味便當。
孩子們吃著土地的滋味,心裡想的卻是剛剛那隻翻身的鯨魚。
.
明明訂的是餐盒,潘朵拉卻送來了一整份節氣與心意。
除了選用米其林餐廳最愛的「天賜糧源米」,
還搭配在地蔬菜與手工配菜,
甚至貼心準備了美麗的手提袋讓小朋友留下紀念。
潘朵拉說:「這可能是他們在有能力賺錢之前,唯一一次賞鯨。」
.
我們常說:「賞鯨,不只是賞鯨」
今天這群孩子,用他們的眼睛與笑聲,讓我們再次相信這句話的重量。
這趟旅程背後,有許多人默默地撐起了整個活動。
從孩子的願望,到有心人的支持贊助,到一艘船的啟航,
從車程三小時的接送,到一盒便當的用心,
我們看見一種更大的連結正在發生。
.
多羅滿賞鯨一直努力讓「海洋教育」這件事,
讓偏鄉孩子更近一點。我們不只帶他們出海,
我們也想帶他們進入這片海的故事裡。
就像藍振峰老師說的:「當孩子與海產生連結,
他們也許就會在未來,回頭守護這片海。」
.
今天,我們寫下了一個連結的起點。
一個從山裡,到海洋的故事。
一趟讓第一次見海的孩子,
留下第一道海浪記憶的旅程。
.
也許哪天,這些孩子會回來。
不是來看海,而是來守護大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