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5-08
地方創生-五月,輪到我們以海洋為主題了!!

前情提要:上回提到地方創生年會上,一群人碰了個面,
討論密集而充實,像一座風景快速翻頁的花蓮展覽。
年會後,這些夥伴繼續延續發起「梳理花蓮」的聚會,
不為成果、不為行銷,只為花蓮本身。
在每個月用不同的方式回到這塊土地、凝視日常。
.
三月,我們從光之島,玉萍姐介紹花蓮藝文開始;
四月,走進溪口,魯夫帶我們懂生態圈;
五月,輪到我們以海洋為主題了!!
.
是的!多羅滿與洄遊吧想邀請大家,
一起出海聊海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
要開始這一篇的主題了
小編不知道寫這麼長的文要幹嘛?!(慎入啊!!)
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記得曾經有一年,多羅滿獲得一項國家級的海洋獎項,
大主管不知道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(笑)
在頒獎典禮上說:「這是關於一座海洋的獎,只可惜不在海上,
看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….」
這句話,點中了整個產業與制度的真實落差。
越來越多人談海,但不一定真的走近海。
.
花蓮是一座背山面海的城市,
但對多數人來說,海依然遙遠。
無論是捕魚、觀光、養殖、文化、科研或保育,
海洋產業始終在這裡,零散、孤單、斷裂。
說得再直接一些
我們離海,還有一段距離。
.
所以這次!我們自己想換個方式。
把聚會的場地,搬到船上。把賞鯨船當作會議室,
讓浪花與海風跟我們做同學,鯨豚當作聽眾,
一起去海上,介紹你對花蓮的海,
懷著怎樣的期待,面對怎樣的困難。
.
船資就給多羅滿負責
沒有議程、沒有定論、沒有長官,沒有主持稿的對話,
就聽聽更多不同關於海的聲音。
.
從鯨豚賞析、回遊魚種、生態旅遊、
港口未來、海岸開發、部落海域傳統、
海鮮地產地、海廢治理,到地方海洋教育……
花蓮的每一道浪,
都是一個未被完整梳理的產業線索。
.
5月28日早上,我們邀請你登船,
免費參與一次真正的「出海對話」。
航程兩小時,不求共識,只求交會。
教室(船位)有限,請先填表,確認有緣份成為同學
我們會與您聯繫。
之後,再請您提供保險資料,確保大家都能安心與海相遇。
.
航程結束後,還有陸地上的延伸討論,
在洄遊吧,繼續讓對話上岸。
因為有些話,可能不是在浪裡說完的,
我們繼續聊聊彼此的觀察與想法。
.
我們不是要開一場海洋會議,
我們只是想認真地,跟一群想說話的人,聊聊海。
如果你願意,我們一起出海/回來到七星潭/吹海風。
.
順帶一提,這群搞事的人,也會在船上。
光之島的玉萍,天賜糧源的雨恩,米米書店的怡珊
搞街頭文化的痣男, 生態導覽魯夫,小羊工作室的孝孝,
高山森林基地的小馬,移居實驗事的大熊,豐盛書店的清盛
剛拿到交通部觀光金獎的阿改玩,台灣山岳的光承
.
還有多羅滿賞鯨的我們,與洄遊吧的Gigi,
正努力讓這艘船,不只是賞鯨的起點,
也可以是花蓮未來討論海洋的起點。
...
然後你說巧不巧
這個月的洄瀾文訊
封面由許彩容繪的海洋系職人好美好值得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