賞鯨情報

2/10早上10:30海上實況-曼波魚

若無三兩三,欲按怎佇一逝超過三點鐘的海上航班,
全程用台語來導覽?!
誠心共廖鴻基老師呵咾一下,肯共咱鬥相共開台語航班
咱台灣四面環海,海洋生活一直攏是咱文化的一部份
台語嘛有真濟和海有關的詞彙,
佇討海人的日常對話內,遮的詞嘛一直流傳落來。
尤其是魚仔的名,代代討海人攏有咧用台語來稱呼。
這毋是干焦名詞的傳承,抑是生活經驗的記錄
海的性情、魚的習性、討海的智慧,攏藏佇遮的話內底。
討海人習慣用外型來介紹魚類
進前捌請老船長來教咱,花蓮海面頂常在看著的海豬、海翁仔,
伊的名台語是欲按怎講?
這馬嘛來試看覓,曼波魚佇討海人的喙裡,敢有另外一个名?
昨日頂晡的航班,咱閣遇著這條曼波魚,
一時好奇,曼波魚台語是按怎叫咧?
䖳魚!(發音像「鐵魚」)
船長笑笑講:「因為伊愛食水母啊!」
「喔,我咧想伊是無好食,像鐵鉼」
「無啦!因為水母台語叫『䖳』,『䖳』的發音(ㄊㄟ)聽起來像『鐵』。」
毋過,也有人叫「魚過」。
因為曼波魚的形體像一節一節的(像是斷一半),
所以有人閣稱伊「橛kueh8」。
「橛」的台語發音(ㄍㄨㄟ)聽起來像「過」。
這種以外型來號名的方式,正是台語的一大特色,
直接、實在,
討海人一看就知影,魚的形影、習性,攏已經藏佇名內。
台語毋但是咱日常咧講的語言,抑是咱的文化記憶。
古早人用台語來記錄生活,今仔日咱嘛有責任,
共遮的討海人的智慧留落來,
毋通予好聽的名消失去。
魚仔的名、風湧的形、船駛的方式,
攏藏佇台語的詞語內。
這不止是語言的問題,嘛是文化的問題
咱若無繼續講,這啲話就會愈來愈少人知,
閣過一擺,
可能就無人知影曼波魚閣有另一種叫法。
咱敢毋是應該愛來做一本海裡魚仔的台語繪本咧?!
記錄咱大海的故事,猶原嘛是記錄咱台灣話的未來。
 
影片連結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urumoan/videos/21102251961606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