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2-03
吃對時機,海洋才有永續的未來!

趁著大家上班第一天,聊聊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好了!
記得過年期間,桌上滿滿的大魚大肉嗎?
紅燒、清蒸、煎煮,各種豐盛的海鮮料理都讓人回味無窮!
但,當我們大快朵頤的同時,
有沒有想過,那些魚是什麼時候被捕撈的啊?
.
你知道有些魚類的油脂與風味,和牠們的生長週期息息相關。
像是鰆魚(青花魚、馬加鰆等),
秋冬時油脂豐厚,肉質細緻,是最適合食用的時候。
但如果等到它們開始準備產卵,
體內的營養都轉移到卵裡,魚肉反而變乾柴,口感也不好,
這時候捕撈,不但影響海洋生態,也吃不到最美味的狀態。
.
烏魚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台灣傳統上,冬至前後是捕烏魚的黃金時期,
這時候的烏魚子最肥美。
等到魚產卵後,肉質和風味都會變得普通,
但,如果還繼續大量捕撈,反而影響下一代的族群數量,
未來就可能越來越少見了。
.
那要怎麼吃才對海洋友善?(請注意,我沒有要廣告)
過完年後,如果你開始覺得該調整飲食,
除了選擇清淡的料理,也可以從選擇漁獲開始,
讓海洋能夠永續發展。
.
吃當季、選對時機:像秋冬是鰆魚最肥美的時候,這時吃最好;
烏魚則是冬至前後最適合。
如果看到過了產卵季的魚,價格雖然便宜,但口感差,也不建議購買。
同時也盡量避免購買產卵期的魚:
因為,產卵期的魚體內營養已經轉移到卵,肉質本來就不會好吃。
請記得
吃對時機,海洋才有永續的未來!
!!!
等等!你可能會問:「有些魚被捕撈,不就是為了吃牠肥美的魚卵嗎?」
.
沒錯,烏魚子、鮭魚卵、鰻魚卵,這些都是市場上的高價食材,
因為魚在產卵前會把大量營養集中到卵巢和精巢,
使得魚卵特別美味。
.
但是,問題就在這裡——
當我們只為了吃卵,卻忽略魚體本身,
這樣的捕撈模式其實對海洋生態是不太健康的。
因為當魚被捕走時,它們根本來不及完成產卵,
下一代的族群數量就會減少。
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國家(例如日本對鰻魚、美國對部分鮭魚)
會針對產卵期設定禁漁期,或是限制漁獲量。
.
不是不能吃,而是要吃得更聰明!
真正友善的做法,不是完全不吃烏魚子,
而是要選擇更可持續的方式:
選擇合法捕撈、有配額管理的烏魚子,
確保漁業有在控管產量,不是無限制地撈捕。
.
但如果不控制捕撈方式,
最終可能會導致「想吃也沒得吃」的窘境。
如果能夠讓一部分的魚順利回去產卵,
未來才能確保我們還能繼續享受這些珍貴的海味。
.
所以?台灣的漁業有確保漁業是在控管抓量?
這我就不知道了!有誰知道可以分享一下嗎?
小編只知道,過年後,大魚大肉應該可以暫時休息一下,
不只是要對自己健康,對整個生態環境也更友善喔!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.
.
照片是藍振峰老師拍攝的偽虎鯨吃魚的畫面
牠肯定很清楚知道哪條魚很美味~!!
對了!那張有彩虹的偽虎是不是很美,
我們做成了明信片,歡迎到商城逛逛喔!(這才是廣告)(微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