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21
一張《台灣海鮮地圖》的海報,讓您重新記起台灣的海

1.
這張海報,是今天早上剛收到的!
掛在辦公室門口的木牆上,沒多久,
就陸陸續續有人走過來瞧一眼。
有的停下來看很久,有的帶著孩子說:
「喔!你最愛就是這種魚,白帶魚,活著時候長這樣唷。」
.
那是一張叫《台灣海鮮地圖》的海報
台灣觀光協會印製的
說是地圖,但其實更像一場味覺與記憶的旅行。
從牡蠣、文蛤、花枝、烏魚、白帶、鰹魚,
到飛魚、旗魚、大目鮪
它不是一張點菜的參考圖
而是一張有內容的海報
.
可能,讓你會想起小時候逛市場的畫面,
也可能會突然想起某個夏天晚上,
吃過鹽烤鯖魚的美味
有點鮮,有點甜,
是家的味道,也是海的溫度。
.
2.
我們船長們都是討海人。
每一次出海,總會跟他們聊起每一個季節的魚訊,
海溫變化,颱風前的潮水狀況。
這些知識都不是從課本來的,而是從日曬後斑駁的膚色、
曬了幾十年太陽的身體記憶。
.
所以我們一直相信
開船去賞鯨的船長,不是為了觀光
而是一種帶我們去大海學習,
是一種敬意,也是一種
認識海洋永續的生活方式。
.
就像老腦版成立賞鯨,並不是追流行
更不是為了某種政策補助;
而是因為清楚:海島國家的台灣人,
海是我們的鄰居,不是背景。
那些飛旋海豚、偽虎鯨、抹香鯨,
有時候會偷懶(咦?),有時候很健談。
是因為牠們跟我們一樣,
都只是這片大藍色裡,短暫出場的角色。
.
3.
說到吃魚
我們只推薦一間餐廳:龍哥斯特
因為這位老闆最近忙著罷免,但教育的事他從不馬虎。
你問他什麼是海洋文化,他會手上工作,
親手教大家怎麼處理一尾魚。
.
我喜歡他這樣的人
一邊想改變世界,一邊煮魚給客人吃。
因為魚的地圖,從來不只是點菜用的,
而是要讓我們記起海.給過我們什麼!
.
.
4.
如果你在花蓮,或在花蓮開店、教書、辦活動
你想擁有《台灣海鮮地圖》——
請先跟我們分享:
你心中認為,什麼才是真正的食魚教育?
告訴我們你的答案,
小編會主動聯絡你,送你一張。
.
讓我們一起把「吃魚的地圖」,
變成「認識海的地圖」
也讓我們從認識魚,
重新記起台灣的海